相對的,另一份研究指出,男性頭髮及血液中的荷爾蒙適量時,也會引起雄性禿的發生。(Bang HJ, Yang YJ, Lho DS, Lee WY, Sim WY, Chung BC.)
南韓科學及技術學院-生物分析與生物轉化研究中心
背景:眾所皆知雄性禿(MPB)並非從枕骨開始掉髮,而是從頭上的額骨或頭皮處。因此,我們可以假設分布在頭皮上不同部位的雄性類固醇也不同。
目標:我們假設雄性荷爾蒙的濃度不同會造成不同的影響,除了會影響雄性禿頭頂部位的頭髮外,也會對雄性禿枕骨部位的頭髮產生影響。此外,我們從皮膚醫學醫藥中心取得了幾份樣本,採集樣本包括血液及頭髮(22人禿頭,13人未禿頭),這些樣本將作為生物化學研究的指標。最後,我們希望藉由這些基本的特徵簡介、醫學治療、預防MPB所造成的提早禿頭的藥物中,找出主要的數據資料。
方法:先將頭髮和血液經過水解後,再以有機溶劑進行抽取。為估測雄性類固醇的濃度,我們使用氣相層析質譜儀系統來針對挑選的血液做監控模式。
結果:提早禿頭受測者的樣本中,頭頂部位的頭髮二氫睪丸脂酮及睪丸素和外睪丸素的比例很明顯的高於非禿頭樣本的頭髮(P<0.001,0.001)。而在同樣的受測者中所取得枕骨部位的頭髮,禿頭患者和非禿頭者的男性荷爾蒙濃度相同。另外,我們也發現,早期雄性禿患者血液中的二氫睪丸脂酮、睪丸素、外睪丸素及睪丸素的濃度比例都高於非禿頭樣本(P<0.001, 0.001, 0.005)。
結論:我們已經證實,在同一個體上,雄性類固醇分布的位置不同時,影響的區域也不同。此外,在開始脫髮者的血液發現了DHT/T比例的增加,間接地證實5-甲型還原酵素II型旺盛的作用的影響。
研究摘要:
雄性禿頭症或雄性禿(MPB)是由男性荷爾蒙睪丸素聚集後,所產生二氫睪丸脂酮(DHT)引起的脫髮。這些荷爾蒙在遺傳基因易受感染的部位上,會造成毛囊縮小,進而導致脫髮。
先天遺傳性的脫髮大部分是從額頭、大陽穴的位置開始落髮,接著是頭頂上方。當頭頂上方的頭髮也漸漸變少時,脫髮部位會由額頭、太陽穴延伸至頭頂部位。通常最後會只剩頭部兩側及後方部位的頭髮,但日後仍然會持續脫落。
由南韓研究人員所帶領的研究團隊想調查出男性荷爾蒙是否會因不同濃度、不同的頭皮部位,而產生不同的影響。這些研究人員同時也將對照非雄性禿患者的男性荷爾蒙濃度。
為了測試出男性荷爾蒙所造成的影響,我們從18位平均年齡28歲的MPB患者取得了頭部後方(枕骨部位)及頭部上方(頭頂)的頭髮做為樣本,另外也從13位平均年齡26歲的非MPB患者取得同樣部位的頭髮。
這些樣本經過測試後,顯示出MPB患者頭頂部份毛髮中的二氫睪丸脂酮及睪丸素/外睪丸素的比例,兩者的濃度皆高於非MPB者。就睪丸素來看,濃度幾乎相同,但在外睪丸素上,禿頭患者濃度明顯低於非禿頭者。睪丸素經由五甲型還原酵素II型轉化後,會形成二氫睪丸脂酮(DHT),外睪丸素是一種差向異構體(epimer)荷爾蒙,它和睪丸素正好相反,無法轉化為DHT。因此,外睪丸素可以對抗睪丸素,抑制五甲型還原酵素。外睪丸素的比例較高時,即表示較少的睪丸素轉化為DHT,或是外睪丸素比例較少時,DHT便會增加。
就頭頂部位來看,從禿頭患者跟非禿頭者取得的毛髮並無明顯差異。受測者裡,禿頭患者枕骨部位毛髮中的T/E比例低於頭頂部位,反之,非禿頭者枕骨部位毛髮中的T/E比例則高於頭頂部位。
之前的研究已知,額頭及枕骨部位約有30%以上的毛囊為男性荷爾蒙的接受器,另外,五甲型還原酵素II型在前額部位較枕骨部位高出了60%。這應該是指有較多的DHT在前額產生,也是在這特殊研究中未被察覺的地方。
比較兩組受測者血液中荷爾蒙的濃度後,結果發現,禿頭患者血液中DHT和T的濃度皆高於非禿頭者。其中最大的不同在於DHT和DHT/T的比例,禿頭患者的指數高達18.5,而非禿頭者只有0.5,這是禿頭患者五甲型還原酵素活動旺盛的前兆。
研究結論為禿頭者因為五甲型還原酵素旺盛活動而導致DHT濃度的增加。